崔宝秋离职
12月30日,小米向全体员工发送了一封内部信,信中提到崔宝秋因个人因素选择离职,他所负责的集团学习发展部将整合进人力资源部。然而,在小米官网的“管理团队”栏目中,崔宝秋的名字依旧列在其中。崔宝秋拥有超过20年的软件、互联网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经验,曾服务于多家知名企业。
2012年,崔宝秋受雷军之邀加入小米,成立了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团队,助力小米在云计算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。如今,他的离职对小米高层来说,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调整。
创业派渐退
自2018至2019年间,黎万强、黄江吉、周光平相继离职,而今崔宝秋也宣布了离职。小米的“创业派”中,包括8位联合创始人,如今所剩寥寥无几。那些早年与雷军并肩作战的创始团队成员,在各个阶段纷纷选择了各自的道路。
卢伟冰所代表的“职业经理人团队”正逐步崭露头角。他们引入了新颖的管理模式和运营策略,小米的管理架构正经历重大调整,这一变化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
技术委员会变革
2019年春节过后,小米公司正式组建了技术委员会,崔宝秋担任了领导职务。雷军希望通过这个委员会来管理超过一千名工程师,加强技术及工程师团队的文化建设,并研究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。崔宝秋之前在多家技术企业工作过,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背景。
2021年伊始,有关小米人工智能部门与技术委员会合并的消息传出。叶航军被任命为技术委员会的主席,而崔宝秋则被调任为小米清河大学的校长。这些变动揭示了小米在技术管理层面的持续调整。
技术成果展示
崔宝秋担任技术委员会主席时,小米推出了“百万美元技术大奖”。该奖项旨在激励内部工程师,使他们成为行业中的璀璨之星,同时对外界展现了小米的技术实力。这一举措激发了工程师的创新热情,促进了小米技术的持续进步。
自2016年开始,AI被确立为小米未来十年的主导战略。崔宝秋多次强调,小米在AI领域的投入再多都是值得的。在他的积极推动下,小米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进行探索与进步。
战略新布局
春节过后不久,叶航军担任了技术委员会的领导,这一变动间接反映了小米将汽车制造定位为关键战略选择。到了3月,小米正式宣布踏入电动汽车领域,并计划初期投资高达100亿人民币,未来十年内将投入100亿美元。
12月22日,雷军在内部信中指出,公司正站在全新的起点上。在手机领域,小米13系列的成功推出标志着高端战略的一个里程碑;同时,智能电动汽车项目进展顺利,对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上市抱有坚定信心。
新成员担当
屈恒曾在金山工作,后来加入小米,并在多个关键职位上有所贡献,包括MIUI和米聊的软件开发。2018年,他被任命为集团生态链部的总经理,主要负责智能家居领域。凭借其丰富的经验,屈恒在小米生态链的建设中扮演了关键角色。
小米高层经历人事调整,屈恒等新加入的成员各自在岗位上承担起了重任。他们的表现与决策,将决定小米在各个业务领域的未来发展轨迹。
你认为小米近期的高层调整会对它的长远发展带来哪些改变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若觉得文章不错,请记得点赞并转发支持。